針灸學起源中國,具有悠久的歷史。傳說針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時期,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,他"嘗百藥而制九針"(東漢醫學家皇甫謐記載于《帝王世紀》)。而據古代文獻《山海經》和《內經》,有用"石篯"刺破癰腫的記載,以及《孟子》:"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"的說法,再根據如今在我國各地所挖出的歷史文物來考證,"針灸療法"的起源就在石器時代。當時人們發生某些病痛或不適的時候,不自覺地用手按摩、捶拍,以至用尖銳的石器按壓疼痛不適的部位,而使原有的癥狀減輕或消失,早的針具:砭石也之而生。隨著古人智慧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,針具逐漸發展成青銅針、鐵針、金針、銀針,直到如今用的不銹鋼針。
相傳,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是中醫針灸的發明人。伏羲氏不僅畫八卦,結繩為網,教民田獵,而且"嘗百藥而制九針"(東漢皇甫謐記載于《帝王世紀》)、"嘗草制砭"(南宋羅泌記載于《路史》)。砭就是砭石,即華夏民族早的針灸。灸法的起源與火的發現和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,當身體有某種不適時,用火去烘烤得以減輕,繼而用各種樹枝作為施灸工具,逐漸發展到艾灸。
針灸治療方法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,其學術思想也隨著臨床醫學經驗的積累漸漸完善。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醫學帛書中有《足臂十一脈灸經》和《陰陽十一脈灸經》,論述了十一條脈的循行分布、病候表現和灸法治療等,已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。
《黃帝內經》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,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,即有十二經脈、十五絡脈、十二經筋、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相關的標本、根結、氣街、四海等,并對腧穴、針灸方法、針刺適應癥和禁忌癥等也做了詳細的論述,尤其是《靈樞經》所記載的針灸理論更為豐富而系統,所以《靈樞》是針灸學術的次總結,其主要內容至今仍是針灸濱核心內容,故《靈樞》稱為《針經》。繼《內經》之后,戰國時代的神醫扁鵲所著《難經》對針灸學說進行了補充和完善。
晉代醫學家皇甫謐潛心鉆研《內經》等著作,撰寫成《針灸甲乙經》,書中全面論述了臟腑經絡學說,發展并確定了349個穴位,并對其位置、主治、操作進行了論述,同時介紹了針灸方法及常見病的治療,是針灸學術的第二次總結。
- 疑難病醫學研究院轉讓辦理周期 2024-12-28
- 保健醫學研究院怎么注冊 2024-12-28
- 保健醫學研究院轉讓時間 2024-12-28
- 轉讓中醫研究院的特別條件 2024-12-28
- 針灸保健醫學研究院轉讓 2024-12-28
- 北京健康醫學研究院轉讓什么條件 2024-12-28
- 減肥醫學研究院轉讓 2024-12-28
- 北京針灸醫學研究院轉讓 2024-12-28
- 針灸醫學研究院轉讓 2024-12-28
- 醫學研究院注冊流程和周期 2024-12-28
- 個獨農業研究院公司轉讓 2024-12-28
- 農業研究院轉讓分類和條件 2024-12-28
- 農業技術研究院轉讓周期 2024-12-28
- 農業科學研究院轉讓時間 2024-12-28
- 農業研究院辦理轉讓時間 2024-12-28
聯系方式
- 電 話:17710294288
- 經理:侯碧月
- 手 機:17710294288
- 微 信:17710294288